第一百零三章 玉堂后殿,青蛇出没,赤帝之子-《三国:开局被活埋,灵帝扶我登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做完这些,柳羽转过身便直接回到了马车里,吩咐马夫,“回玉林观。”

    张飞看的真切,“就…就这么就完了?”

    “没错。”柳羽颔首。“等着明日陛下的旨意,咱们就能动身了。”

    “旨意?”张飞挠挠头,还是不懂。

    柳羽却是浅笑一声,不再解释。

    只是,这般模样,越发的让张飞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!

    …

    …

    鸿都门学馆的正堂,体现出了无限的艺术气息,墙上悬着大幅名家手迹,书架上堆着竹简,上了年份的古琴更是布满此间,无数块大家刻字的石碑错落摆放着。

    天子刘宏与蔡邕聊得很酣。

    蔡邕属于那种能把大道理蕴藏于故事中,深入浅出,娓娓讲述的大才子。

    上一次,刘宏与蔡邕这般细致的攀谈,还要追溯到去年的“金商门事件”。

    又或者说是“金商门之祸”,

    那是因为从去年初起,大汉灵异频发,蔡邕因为精通方术之学,故而被天子召见,密言七事,既得罪了士人,又得罪了宦官,事态急转直下,原本的“著书东观”、“撰写十志”的生活轨道被彻底打乱,待罪在家。

    时过境迁,就连蔡邕都没有想到,机缘巧合之下…他没有被流放,反倒是又能再度与天子细谈。

    这次聊得更久,更深入。

    “金商门之事,是朕错怪蔡卿了。”刘宏主动给蔡邕斟了一樽酒,端给他,“这樽酒后,蔡卿依旧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。”

    蔡邕受宠若惊,连忙接过,“陛下赐酒,臣受宠若惊,臣素来以太学石经上的‘帝之辅弼,国之栋梁’八个字警醒自己,陛下今日给臣重做栋梁之材的机会,这酒臣满饮以谢陛下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蔡邕满饮此樽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”刘宏笑了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蹇硕悄声步入此间,行至刘宏的身侧,在他的耳边耳语几句。

    说的自然是柳羽交给荀彧一封书信之事。

    刘宏的眼眸一下子眯起,当下就生出几分好奇,不过…仅仅是一瞬之间,他就摆摆手,示意蹇硕退出去。

    他则意味深长继续追问了蔡邕一句。

    “蔡卿觉得,那玉林观主柳羽如何?三百年大汉朝堂无道人,在朕这一朝,可否当允准道人入庙堂?”

    这话脱口…

    蔡邕沉吟了一下,旋即爽然答道:“去年陛下于金商门召见臣,是因为五月时,有白衣人入德阳殿门,御林军抓捕时,化为青烟冉冉消逝;六月时有黑气自天而降,堕入温德殿东庭,化为十丈黑龙,盘踞良久不散;七月,玉堂后殿上,有青蛇出没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那时问我,这是吉?是凶?臣当时并未用方术仆算,便解答这均是因奸人误国,那时的臣存有私心,可今朝,臣方才发现,臣那时的解析太过片面。”

    唔…

    话引到这儿,刘宏一下子感兴趣了,“蔡卿继续讲,不妨今日再度替朕解读一番那些灵异之相。”

    蔡邕恭敬道:“臣怕讲的不好。”

    “但讲无妨。”

    “依着董圣人所讲,上天会把他的意识转变成一系列的自然现象,以此警醒世人,故而,臣大胆揣测,这些灵异现象也是在警醒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首先是白衣人入德阳殿门,化为青烟冉冉消逝,这是上天指引,预示着大汉朝堂中在士大夫与宦官之外,又会再多出一股势力,以此打破此间原本的平衡,将胜利的天平倾向于大汉,只不过,如若这股势力陛下抓不住,便会如青烟般冉冉失去,不留下一丝痕迹。”

    嘶…

    蔡邕这一句就震到刘宏了。

    刘宏的眼眸刹那间眯起,俨然,他想到的这所谓的“又一股势力”,便是羽儿的道教一派么?

    不及细想,蔡邕的话还在继续。

    “至于六月时,有黑气自天而降,堕入温德殿东庭,化为十丈黑龙,盘踞良久不散,则是在大汉,有庞然大物一般的势力妄图驾驭朝廷、操纵朝廷,乃至于染指帝位,此为大凶之兆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七月玉堂后殿上,有青蛇出没,臣特地去调查,访问过许多亲眼目睹者,方才得知,他们看到的不是青蛇,而是赤蛇,只不过其背上有一道明显的青斑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儿,刘宏心头“咯噔”一响。

    连忙追问:“赤蛇?难道是预示着赤帝之后?”

    蔡邕沉吟,他一张面颊紧紧的绷着。“未必与赤帝有关,或许这与那六月黑龙对应,大凶之下,留下一枚‘赤色’火种藏在玉堂后殿,这是大汉转危为安之兆,也是陛下破局之法!”

    呼…

    听到这儿,刘宏疾呼口气。

    乃至与他的眼睛徒然瞪大,因为…当年他初登大位,遭逢党锢之祸时,皇长子羽儿便是在玉堂后殿遭逢不测。

    去年,玉堂后殿又有“赤青”蛇出没,而本在灵柩中失踪的羽儿再度出现,这些…就意味深长了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蔡邕这一则解读,那入德阳殿门的‘白衣人’是道…那盘卧的黑龙,有不臣之想的便是“士”,至于青蛇,自然是羽儿!

    刘宏很喜欢听这等地方风俗、灵异故事。

    往常,听归听,可他未必信,可今儿个…经过大方术师蔡邕的一番解读,刘宏本能的更倾向于信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那些灵异之事,并非不详,而是天上的预示,预示着道人将入朝堂,预示着有人将生不轨之心,预示着羽儿将挽大汉于即倒,扶大汉于将倾!

    呵呵…

    刘宏笑了,他抬起眼望向蔡邕。“朕只问了蔡卿一句,蔡卿却回答了这么多,诚如坊间传言,蔡卿讲故事的本领是一绝呀。”

    蔡邕拱手。“陛下让臣解读,臣便解读,不敢欺瞒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蔡卿有心了。”刘宏微微一笑,旋即摆摆手。“蔡卿明日也官复原职,做回‘郎中’,管理一众议郎,忠言逆耳,蔡卿不在的这些时日,朕许久没有听到议郎中有振聋发聩的声音了。”

    郎中与议郎一样,相当于皇帝的参谋团。

    有事儿没事儿,向皇帝提建议,当然…听不听是皇帝的事儿。

    曹操也做过这官儿,只是他提的问题太过尖锐,很快就被调离了。

    却留下一番佳话——“曹孟德议郎谏言”!

    “臣领旨,若陛下没有别的问题,那臣先告退。”

    “下去吧。”刘宏摆摆手,与桥玄、蔡邕会面后,接下来才是重头戏…因为要见的这位,乃是他与羽儿一并看好的贤才——荀彧!

    同样是“道人入朝堂”的问题,桥玄很干脆的回答“当入”,蔡邕通过故事讲述“上天指引,要入”,那么…这位颍川才俊又会如何回答呢?

    …

    …

    接到信笺的荀彧,眼神有些错愕。

    可短暂的错愕后,他笑了,只是笑容中多出了一丝苦涩。

    桥子、蔡子为了让贤弟入朝堂,都已经不遗余力,贤弟倒好,一封信笺传回…这是要彻底的“无为”呀。

    也是,道家讲究的是“无为方能无所不为”。

    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看到蔡邕已经走出了鸿都馆的正堂,门前的小黄门高喊——“陛下传颍川荀彧觐见。”

    荀彧收好了信笺,快步往鸿都馆的正堂走去。

    迈过高高的门槛,荀彧低着头走入其中,不敢正视天子的目光。
    第(2/3)页